百年川大 卓越設計

◀返回
硕士研究人员杨柳松在重要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018-05-23

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硕博士研究人员在唐柳教授的指导下,坚持“唯实求真,守正出新”的核心价值,近年来围绕扶贫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域旅游开发、文化旅游开发、精神旅游发展等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有效转化为政府决策意见,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杨柳松(1993-),湖北宜昌人,四川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

论文:慢旅游的概念、本质与特征研究——基于游客视角的探讨

慢旅游已逐渐成为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但作为旅游主体慢游者的观点,鲜有文章探讨与阐述。文章以成都市内的3个景区作为案例地,基于旅游者视角,通过观察从事慢旅游活动的游客并对他们深入访谈,运用现象学方法与文本分析法,借助迪恩·麦肯奈尔的现代性理论发现了慢旅游的三个主要特征,即停留是慢旅游最主要的形式、文化交流是慢旅游的载体、游客自我实现是慢旅游的结果;进而提出慢旅游是旅游者在异地以停留的方式,深入接触目的地特色文化,来追寻精神家园和自我价值的一种新型旅游理念;最后指出慢旅游的本质是游客在闲适状态下的自我实现。

 

论文:符号学理论下的西藏精神旅游开发研究——基于旅游资源精神性活化的视角

游客在旅途中的追求已从有限的物质性逐步转向无限的精神性。因此,文章着重讨论了精神旅游的概念及精神资源的开发路径。首先,区别前人从“动机论”的角度界定的精神旅游的概念,本文从资源视角提出了精神旅游的概念。马克思认为,精神性即是人类精神生产的结果,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创造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理念等,是对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理论观点、科学知识、价值取向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创造者的主观意识;也是个体自我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其特点是必须依靠语言符号系统表达出来,能够超越现实的物质世界进入自己想象的理想世界。从精神性的角度出发,文章认为精神旅游就是游客前往异地体验和参观具有精神性质的资源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与经济现象。此外,区分了旅游活动中的精神文化价值与本文所研究的精神旅游,认为前者是旅游活动的一种属性,而后者则是旅游活动的一种类型。其次,运用符号学理论构建了精神旅游资源开发的三维活化理论框架。借助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的意指三分式,提出了包含“三个维度”与“五个步骤”活化路径的精神旅游资源开发三维活化理论框架。其中“三个维度”分别第一维度的精神资源、第二维度的精神资源所指代的价值以及第三维度的旅游者;“五个步骤”活化路径分别是精神资源的挖掘、生产、营销、消费与反馈。精神资源符号的挖掘就是寻找具有精神性的资源,包括科学类、宗教类、艺术类、红色类和象征类的资源;精神资源的符号生产就是体现资源符号价值的过程,符号营销就是给旅游者传播资源符号价值的过程,符号消费就是旅游者消费符号价值的阶段,符号反馈是用于指导精神资源符号的再次生产,以满足旅游者无限精神性的需求。最后,通过构建的精神资源三维活化理论框架研究了西藏精神旅游开发。以西藏自治区的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按照本文对精神资源符号的挖掘及相应的分类标准筛选了128处具有精神性的旅游资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数学法分析与评价了五类精神资源的特征,运用最近邻指数描绘了各类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根据聚集状态划分了符号核心区、符号一般区与符号边缘区。并依据符号学理论提出了西藏精神旅游的开发对策:即首先分别对五类资源进行符号生产,使之与所指代的符号价值相匹配;然后根据不同的空间分布提出了不同的符号营销策略;最后提出旅游开发商要营造浓厚的精神氛围来满足游客的符号消费,且需积极关注旅游者的符号反馈,以促进西藏精神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返回
硕士研究人员杨柳松在重要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