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川大 卓越設計

◀返回
硕士研究人员王茹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018-05-30

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硕博士研究人员在唐柳教授的指导下,坚持“唯实求真,守正出新”的核心价值,近年来围绕扶贫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域旅游开发、文化旅游开发、精神旅游发展等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有效转化为政府决策意见,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茹(1991-),山东枣庄人,四川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

论文:西藏县域多维贫困度测定及贫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贫困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文章通过构建“多维贫困度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西藏74县(区)的贫困程度及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西藏贫困县(区)“全域大分散、局部大集中”,7地(市)的空间分布呈“竖向连片分割、横向边缘集中”聚集特征,昌都市、日喀则市、那曲地区是西藏扶贫攻坚的三大主战场,物质、人力、社会三种资本匮乏是西藏全域贫困的主要成因。最后提出,应高度重视区域贫困差异,更加注重扶智扶志,大力开展特色资源开发、旅游扶贫等内源式扶贫。

论文:空间协同:空间视角下的西藏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是在大众化旅游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旅游业现阶段供需和监管矛盾亟待解决等新时代下的发展方向。全域旅游的发展涉及制度、空间、产业、管理等诸多方面,然而空间地域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在空间上展开,全域旅游的空间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文章从空间视角对全域旅游进行研究。首先,构建了全域旅游的二元空间分析理论框架。在系统理论、空间关系理论、协同共生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全域旅游二元空间协同,认为全域旅游的发展要关注二元空间层次,综合考虑二元空间中多要素、多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功能,把物质空间与主体思想、心理空间结合,处理好内外部空间关系,实现全域旅游物理、心理二元空间协同共生发展。其次,分析了全域旅游的空间内涵、特征及发展路径。全域旅游是“全物理空间”和“全心理空间”构成的空间系统旅游,具有创新的全空间理念、协调的全空间布局、绿色的全空间环境、开放的全空间边界、共享的全空间要素的“全空间”特征。空间协同下全域旅游需要通过资源有效整合与创新,构建资源综合配置的全空间;通过对旅游区、旅游线路及旅游域面的整体环境布局,构建载体特色鲜明的全空间;通过升级传统旅游产业,促进产业间的融合,完善产业组织结构,构建产业全面拓展的全空间;通过法律法规的硬性约束与旅游者素质提升,构建游客有序流动的全空间。最后,在分析了西藏的旅游空间结构特征后,提出了全空间下西藏全域旅游的发展对策,指出,优势区拉萨市应采取“强化提升”模式,打造成西藏的“大景区”;一般区的山南市、昌都市、日喀则市及林芝市应采取“扬长补短”的模式,其中山南市通过“大区小镇”打造“旅游境区”,昌都市发展全域“+旅游”的模式,日喀则市建设旅游“服务聚集”目的地,林芝市通过“强基提质”发展全域旅游;处于劣势区的那曲地区、阿里地区,应采取“借力而行”模式,内外部同步作用,逐渐向全域旅游靠拢。同时要以旅游中心城镇和特色城镇突破西藏全域旅游的“点”,通过合理布局旅游大小环线构建全域旅游的“线”,发挥好拉萨——山南——日喀则和林芝——昌都的核心带动作用,推动西藏全域旅游“面”的发展。

◀返回
硕士研究人员王茹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Top